罗阳史话

罗阳江→安固江→安阳江→瑞安江 飞云江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2/11/20 8:45:14  作者:瑞安社区学院  来源:  查看:958  评论:0

罗阳江→安固江→安阳江→瑞安江 飞云江的前世今生

罗阳江→安固江→安阳江→瑞安江 飞云江的前世今生

罗阳江→安固江→安阳江→瑞安江 飞云江的前世今生

  鸟瞰飞云江(许良钦/摄)

  在瑞安,“飞云”除了常作为人名之外,它还是地名、商品和企业的常用名。取名为“飞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绕不过去:我们的母亲河叫飞云江。

  据记载,在历史上,飞云江还有过很多名字。比如,罗阳江、安阳江、安固江、瑞安江……现在,记者以“守慎正名”之心,从蛮荒时代开始,来谈谈“飞云江”几度易名的这段历史。

  人类文明之前,这里一片混沌与蛮荒

  写《飞云江人文系列》报道之前,记者多次考虑如何从“追根溯源”说起。传说中,天地之间源于一片混沌世界。在瑞安,飞云江又怎样从那片“混沌世界”里分离开来,又日渐清晰,变得河岸分明呢?

  譬如有一天,你突发奇想,来到飞云江的入海口,远眺着那片滩涂,茫茫黄水隔在海堤之外,你站的土地在万年之前就存在这里吗?瑞安的先民世代在这里生活,他们经历过多少日月风霜,在这里筑坝围城,才让我们后来者有“既瑞祥又安定”的“瑞安生活”呢?

  再往东,便是东海。潮起潮落,惊涛拍岸,你会不会一次次地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

  《尚书》中,最早记载了“水、火、金、木、土”五行,认为五行是构成世间万物的要素,它们互相生成,又互相作用。水,为万物的生命之源,被古人排在了五行的首位。那么,我们的“瑞安之水”,有关飞云江的“萌生”之初,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翻开《瑞安市水利志》,有一段描写我市地质地貌的文字:“本市境内的地质结构,属我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南段的华夏隆起区。出露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岩与白垩纪红色碎屑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这段记载毕竟过于专业,显得晦涩,只是在这些年高科技电影的影响下,“侏罗纪”、“白垩纪”这些词可以让你联想到恐龙,或者你的眼前浮现出影片中曾出现过的蛮荒景象。

  话说万年历史,飞云江来自哪里?

  据资料记载,距今约15000年前,东海大陆架为陆地,海岸线的位置在现代岸线以东500至600公里,可想当时河口之遥远。

  至晚“更新世”的后期,海面回升,海水淹没浙东海岸大陆架。进入“全新世”,海水再次入侵,飞云江下游沦为溺谷海湾,沿海平原一片汪洋,飞云江口在平阳坑滩脚一带。

  至中“更新世”,飞云江河口东移,在马屿、江溪一带。到了中“更新世”后期,飞云江从江溪流经仙降、杜山头,沿着今日的瑞平塘河方向至平阳万全入海。

  从“全新世”中期以后,陆地又逐渐抬升,飞云江南部上升为陆地,平阳县民开发万全平原,河口转移至北岸瑞安山麓,形成现在的南大北小的河口平原。

  这里提到的“更新世”和“全新世”都是地质年代的名称。“更新世”也称“洪积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全新世”是地质时代的最新阶段,开始于12000至10000年前至今。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覆盖于所有地层之上。

  民国《平阳县志》记载:“世代相传万全为海涨之地。”民间流传“沉落策洲洋,涨起万全乡”的歌谣。

  飞云江河口也随之北迁,自秦、汉以来距今2200余年,随着海涂淤长,瑞安、平阳两县人民不断围垦海涂,开发瑞平平原,古今人造6道河口海塘,以至飞云江河口由瑞安向海口外移10多公里,此后,河口海涂已淤长延伸至丁山岛。

  

  当大沙堤和小沙堤还是堤坝时

  写这篇报道时,考虑牵扯到的历史远早于人类文明形成之前,既没有资料可查,又没有传说故事让人可以遐想,那么,我们就把飞云江相关的历史拉得再近一些。

  据《飞云江志》上的介绍,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70年,瓯越的先民就利用飞云江滩涂开展渔业生产。当时,向周朝王室进贡的海产品有:海蛤、海蛇、文蜃及鱼皮之卑、鲈鱼之酱等。

  到了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年,在飞云江的下游右岸山坡(今荆谷上村地方一带),有了先民开发土地,有了繁衍的群落。

  秦汉时期,飞云江河口北岸在集云山南麓,南岸在平阳县昆阳镇的横屿山麓。市区的邵公屿(今市区东部)、万松山、西山、隆山、烟墩山等,与今飞云江河口外的上干山、双桃尖、凤凰山、丁山等岛一样,均为河口外的岛屿。

  现在,每当节假日,当你登上万松山、西山、隆山的时候,你会想起你所站的位置,当年,还是东海里的一座岛屿吗?

  东汉时,飞云江河口退至今城关大沙堤、小沙堤、浦后街一带。“大沙堤”和“小沙堤”的得名也与飞云江有关,即现今热闹繁华的所在,曾经是“沙子建成的堤坝”。

  邵公屿、西山、隆山、烟墩山周围淤成陆地。这片陆地的西部桐浦、碧山、潮基、仙降、马屿、曹村等地至平阳坑以东均为古海湾,淤积成陆时间则比前者较早。现在,50米以下的平原,都为当时古海湾的浅海滩,海退时,逐渐淤成海积、冲积平原。

  几度易名后为“飞云江”

  事实上,对于瑞安人来说,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是一个不应忘记的年份。这一年,以飞云江流域的生息范围作出了规划,建县。县城称之为“罗阳县”。当然,那时候的飞云江还没有名字。

  “赤乌”(238年8月至251年4月),这个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4个年号,与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此关联起来。

  “既然这个县叫罗阳县,那么,这条江就叫罗阳江吧。”我们可作如此猜测,当年的提议落实之后,飞云江有了第一个名字——罗阳江。

  是年,吴国以横屿为中心的港湾,设横屿船屯,为当时主要的造船和水军训练基地。周围停泊万只船舫,古有“万船”之称。

  据记载,委典船校尉督罪徒造船,年造楼船600艘。史称“横屿船屯”,为江南造船的三大基地之一,并驻扎水兵训练水军。后港湾淤成陆地,仍沿用“万船”的谐音,改称“万全垟”(今平阳昆阳镇一带)。也许,“万全”两字比起“万船”,更能给居住在海边人以安详之感吧。

  看来,说起飞云江,还不得不说平阳县。平阳原为瑞安管辖地。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原罗阳县更名为安固县。同时,又析安固县,置始阳县(此为平阳县建县之始),始阳县后更名为横阳县,五代十国后又改名为平阳县,相沿至今。

  当然,在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因县名更为安固县,飞云江也有了第二次命名,称之为安固江。

  叫安固江,大概让人只顾及“瑞安属性”了。当时,平阳刚刚从瑞安“分离”出去,感情上难以割舍。大家因此想起了近邻“始阳县”,又取“安固”和“始阳”两个名字的合称,叫“安阳江”。

  唐时,飞云江命名为瑞安江,又名飞云渡。宋末诗人林景熙有《飞云渡》诗,始有飞云江之名。

  在瑞安,与飞云江相关的地名很多。曾经东海海水入浸时,海潮直达潮基,“潮基”以此为地名。上世纪50年代,木船、轮船仍可趁大潮抵潮基岩头村(现湖岭镇岩头村)。上世纪70年代,因海岸线东移,木船、轮船只能随潮抵岩头东的陶山棠梨埭村。

本类推荐
瑞安社区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    浙ICP备05045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