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非遗

永嘉大师修行栖身石佛山初探

时间:2012/10/30 10:58:32  作者:瑞安社区学院  来源:www.66ruian.com  查看:643  评论:0
 

永嘉大师修行栖身石佛山初探

永嘉大师修行栖身石佛山初探

  石佛山又名“圆宝山”,海拔仅300多米,在瑞安高楼乡东北部,属东村。2003年8月,在其山南麓一大片崖壁上发现了几组摩崖石刻佛像及相关文字,在东侧腹地山腰岩庵遗基周围发现慧能大师、观音大士座像等摩崖石刻佛像及“曹溪”等文字。这事经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吸引各界人士特别是著名岩画专家陈兆复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目光,初步认定为唐至元代形成的珍贵遗迹。石佛山摩崖石刻于2011年1月7日被省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种种迹象表明,石佛山极有可能曾经是“永嘉大师”玄觉(665—713年)及其后辈禅师的弘法之地,石佛山摩崖石刻佛像也是他们及当时的善男善女所为。

  永嘉大师者,唐代高僧玄觉禅师也。因其生活、修行于时之永嘉郡(今温州市),故有“永嘉大师”之誉。他8岁出家,精研天台教观。后阅《维摩诘经及涅槃经》洞明法旨,悟入心要。神龙元年(705年),他与东阳玄策禅师同赴韶州曹溪(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参谒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也称“惠能”,后被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638—713年)大师。仅几个回合的问答,他阅读《维摩诘经》的感悟就得到六祖印可,并得留住一宿,故号“一宿觉”。回到温州后,他作长诗《证道歌》(247句1814字),叙述参谒慧能之后的大悟心境。这首诗歌显出玄觉的大悟体性,证量高远,气势宏伟,显出大智、大悲、大力,是不可多得的心灵之作,被千古传诵,历来注记不下数十种,极受推崇。从此,永嘉禅学名闻天下。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玄觉“端然入定,怡然不动”,圆寂于龙兴别院,世寿49岁(一说39岁),谥为“无相大师”,后被清雍正帝追封为“洞明妙智永嘉禅师”。宋时,《证道歌》和玄觉所著《禅宗永嘉集》一同被传至天竺(印度),被称为“东土大乘”,备受推崇。作为佛教禅宗、天台宗的重量级人物,玄觉的影响不但广及国内,而且及于日韩、东南亚。南怀瑾称他是“禅宗和天台宗两大派同出的最得要人物,尤其是禅宗”、“温州的文化在唐以前没有什么人物,只有一位是佛家的永嘉玄觉禅师”。

  石佛山的岩庵遗基上有巨岩,刻有“曹溪”两个大字和六祖慧能坐像。石佛山之南麓有“西方三圣”及达摩(禅宗初祖)、慧能、高峰原妙禅师等石刻佛像及相关文字,而且在石壁前有人居住过的痕迹,近年出土了古瓦片等物,显然这里曾是禅宗的弘法道场。“曹溪”是慧能开法三十六年的地方,早已成为慧能祖师的代号,但广东曹溪及全国各佛教圣地均没有“曹溪”石刻,唯石佛山不仅刻有“曹溪”两个大字,而且刻有六祖慧能等禅师像,很明显,石佛山与慧能大师及其弟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慧能大师是否来过石佛山尚不得而知,但玄觉大师来过这里并在此修行弘法是极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在唐至元这600多年间,这里很可能是玄觉大师及其弟子、弟孙的弘法场所。这绝非空穴来风!一是佛教早在南朝永初年间(420—422年)已在瑞安民间流行。隔溪与今五云山相望的石马山(林溪乡溪坦村)西坡佛教岩刻,刻于南朝永定元年即557年,说明佛教当时在瑞安西部山区民间已相当流行。到了唐朝,瑞安受朝廷钦赐匾额的寺庙就有20多座,其中几座就在五云山周围,如陶山寺、马岙感应寺等。唐宋时,韦庸、杨蟠等温州长官纷纷到三港(今高楼、宁益、枫岭、营前、东岩等地)游山玩水,体察民情,并写下“千年白鹿地,今有佛楼台,昨日到山下,衔花又出来”等诗句。这说明当时这一带即今五云山及其四周平原地带不但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而且佛教文化相当发达。地方志乘也提到,唐宋元间,三港与百丈、澄头(今桐浦境内)、陶山、永安(今江溪)等市、镇(非行政意义的市、镇)组成飞云江航运和商埠网络,为飞云江“二十二埠”中的佼佼者。佛教力倡“普度众生”,一向热衷向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之地传播,而玄觉大师曾往曹溪参谒慧能大师并得印可,被公认为慧能的三大弟子之一。作为当时温州禅学的领军人物,他当然要到三港镇特别是石佛山、石马山一带弘法。二是石佛山南麓石壁上刻的六祖慧能坐像边有一篇题为“佛祖流派”的短文:“世尊拈花宗旨始自迦叶,传二十八祖达摩禅师,传至六祖大鉴禅师又南岳让禅师,遂传我师高峰妙禅师乃至大XX ,五十七代(世)也”。除最后两句外,这与《证道歌》“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的记载何其契合,不正是永嘉大师到石佛山弘法之说的佐证吗?至于南岳让禅师即怀让(677—744年),也曾到曹溪参拜慧能,受顿悟法门,后住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其后世法系有沩仰宗、临济宗;高峰妙禅师即原妙禅师(1238—1295年),字高峰,是宋末元初一位禅宗高僧。由此可知,石佛山不但与慧能、永嘉大师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怀让、原妙两位高僧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佛祖流派”之文显出于原妙禅师高徒之手,石佛山显然是曹溪正脉、禅宗祖庭!

  在石佛山岩庵遗基刻有“曹溪”两字的崖上对面上方,有一个可容一人团坐的岩窟,内刻有观音坐像。民间传说这石窟和岩庵便是唐代玄机尼师修行的地方。根据《祖堂集》、《五灯会元》、《历代编年释氏通鉴》等有关典籍的记载,玄觉有妹“玄机,亦参六祖,今净居祖师也”。玄机(668—713年)不但“有大丈夫之气”,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佛教虔修者和有成就的佛教名师,是当时温州最负盛名的尼师。她在唐景云(710—711年)中得度,常习定于大日山石窟中,曾往大日寺(今平阳岱头山上大日禅寺)参谒雪峰禅师,后成为净居寺祖师,作有《圆明歌》,与《证道歌》相表里。旧称她常习定的大日山在平阳,其实不然。除了瑞安有大日山,温州其他各县(市)都没有大日山这个名称。据明弘治《温州府志》“瑞安山川”记载:大日山在广化乡,离城一百里。广化乡辖四十五都、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七都辖黄岙、古(戈)溪、大日、冯步。后边这个“大日”,指的就是今顺泰乡。今石佛山、戈溪山与顺泰属同一条山脉,东西分岭。可见古大日山范围相当大。现在,这条山脉以“五云山”名之,而五云山得名远晚于大日山。史载,唐僖宗年间(873—888年),僧令瓒来居山巅。一日,有真人乘五色云降,亘日而散,里人惊异,郡表闻,诏赐瓒紫衣,名五云山。而且,石佛山中现存的石窟也和有关记载以及民间长期以来的传说相吻合。由此可以断定,石佛山就是玄机尼师的修行处,也就是所称的大日山石窟所在之地。

  据《祖堂集》(成书于952年)记载,永嘉大师童年出家,长大后仍十分孝顺母亲,与妹(即玄机尼师)三人共住温州开元寺,互参佛法,习天台教观。后,玄机尼师到大日山岩窟坐禅。由此可知永嘉大师与妹很默契,玄机到大日山坐禅之后,大师必抽空去看她,与她共参佛法。石佛山与温州并不很远,这是完全可能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石佛山很可能曾是永嘉大师的修行栖身地之一,“曹溪”等刻字及石刻佛像群极有可能是永嘉大师及其同、后代弟子所为。至于永嘉大师在这里修行栖身多久、来了几次,就留待方家们考证了。(李刃苏尔胜)

瑞安社区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    浙ICP备05045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