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非遗

杨府爷信俗文化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时间:2012/10/30 11:11:44  作者:瑞安社区学院  来源:www.66ruian.com  查看:1134  评论:0

杨府爷信俗文化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碧山拦垟福许良钦摄

杨府爷信俗文化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碧山拦垟福许良钦摄

  关于杨府爷信俗文化,我们已经做了两期:《浙南“妈祖”——杨府爷是瑞安人吗》和《“拔宅飞升,荣登天府”之后,渡头村“杨府基”遗迹还在吗》(详见4月18日和25日11版),这一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杨府爷信俗文化,寻找其“文化基因”,说一说当代对杨府爷信俗的文化学术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什么是“拦垟福”

  有关杨府爷信俗文化的报道刊登两期之后,多位读者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碧山寺档案管理员黄定法来电告知,在碧山,还保留《大岭碑记》、《古井碑记》、《清光绪四年续立碑》等石碑,这些石碑上的碑文记载多与杨府爷有关,这为本文的续写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碧山三甲村村民吴永平还来到报社,带来文字、图片资料,叙述了与杨府爷相关的“拦垟福”传统民俗活动。

  那么,什么是“拦垟福”呢?

  “拦垟福”,又名“拦垟”。起源于旧时汉族民间祭祀的风俗,属地方民间俗神信仰的民俗活动。这项活动流行于温州农村,主要分布在我市桐浦、碧山、陶山等地乡村,而“拦垟福”主祀信仰的就是地方神杨府爷。

  按当地民间习俗,每年正月廿日举行杨府爷的巡游活动,有銮轿参与,在这期间还举办传统的会市(农村集市),这应该是由传统的庙会演变而来。

  在“拦垟福”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中,有扮演各路神仙,手里拿着各自的宝物;有扮演戏子,唱着戏曲;有扮演古代良将出征,身跨高鞍大马,身披刀枪棍棒,好像大敌当前,严阵以待;有扮演“三十六行”,在队伍中行走。

  当然,巡游队伍中的主角就是杨府爷。人们抬着杨府爷的神像,在各处田垟上巡游,有时还联合几个村的社庙,一起抬神出来拦垟。祈毕而饮,并禁垟数日,村民不得出门。

  “拦垟福”是一种类似于温州市区“拦街福”的民俗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被列入第四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八社拦垟祈福”显魅力

  按碧山三甲村村民吴永平的说法,举办“拦垟福”时,各村口搭起彩额牌坊,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巡游队伍到各村时,村民要举行迎接仪式,家家户户放鞭炮,非常热闹。

  “参与巡游队伍的人,要从凌晨2时开始准备,凌晨4时多就出发去杨府殿。巡游队伍一个个村走过来,路过村民的房子前,村民都自发的摆香案、放鞭炮等来迎接杨府真君的巡垟。”吴永平说。

  在“十八社拦垟祈福”传统民俗活动中,“十八社”又是怎么回事呢?

  吴永平介绍,碧山街道有20个行政村,每年轮流作东举办“拦垟福”传统民俗活动。参加“拦垟”的村民要身着盛装,一律戴着学士帽,男黑女红,胸前别着红花,手中拿着彩旗和灯笼。巡游队伍中包括花灯队、腰鼓队、乐队、舞龙队、岸上龙船队、马队和装扮成传统挑担货郎、手工艺人的“三十六行”队。巡游队伍一边行走一边表演。骑马的村民戴盔,着袍,画脸,全部打扮成戏曲人物的模样。打扮一般要前一天晚上22时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

  “这20个轮流做东的行政村,原为18个村,在民国时叫做‘十八社’。后来,‘拦垟福’也称‘十八社拦垟祈福’。”吴永平说,“2007年,开始恢复‘拦垟福’民俗活动。上几年的活动花费约二、三十万元,后增至四、五十万元,今年轮到花井村举办活动,花费金额约80万元左右。”

  据了解,除了酒席招待费用之外,“拦垟福”活动的所有设备都采用租用的方式,从瓯海、苍南等地租用。而聘请演员、制作或租赁演出道具的花费也是其中一大笔开销。

  “当天,参与巡游队伍的演员约有1500人左右。蛋糕也分了约1500份。”吴永平说,“来看的群众人数很难统计,仙降、陶山、湖岭和市区都有人带着家人和朋友来看。”

  对“杨府侯王信俗”的文化学术研究

  事实上,在温州民间,对杨府爷信俗文化的活动不仅只“拦垟福”一项。黄定法介绍,碧山杨府庙还有武术交流表演,也与其相关。

  “瑞安的武术源远流长。明朝武举人唐龙超,就是碧山山下村人。据说唐举人有一身好功夫,他身跨战马,手提重60公斤的大鸾刀挥舞自如。这个大鸾刀在‘文革’前还保存着,以后失落。”

  国际武术意拳联合会副会长何光新介绍,从1997年起,每年的农历五月廿四,为隆山杨府庙传统庙会日,举办民间传统武术节。

  除“拦垟福”、传统武术节外,温州多地的庙会也是杨府爷民间信俗文化的表现方式。

  2011年6月17至19日,温州“杨府侯王信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苍南县召开。研讨会由温州大学和苍南县政府主办,苍南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温州市民间文化家协会承办,这是温州市第一次召开的关于民间信仰的专题学术研讨,也是学术界对“杨府侯王信仰地方神信仰”研究的开始。

  据了解,在苍南县云岩乡鲸头杨府殿的民间祭祀和庙会活动中,人们除了制作大量的“纸龙”来“还愿”之外,还组织民间演出,内容丰富多彩,仪式十分隆重。

  研讨会上,学术界表示,杨府爷信仰习俗始于宋代,民间传说非常丰富,是浙江沿海一带最有影响力的海洋保护神之一,信众众多,遍布浙闽粤以及东南亚地区。据统计,浙南有杨府庙1500多座,杨府爷是温州人的主要信仰神祇。

  杨府爷信俗文化与其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有浙南“妈祖”之称的杨府爷信俗文化应该如何发展?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妈祖”的民俗活动是不是有可借鉴之处?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海上女神妈祖的“诞辰”,这个时间段,全国各地的妈祖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妈祖”的民俗活动还邀请各地有代表性的民俗文艺队伍表演醒狮、粤曲、民乐、魔术、古典舞蹈等,使“妈祖诞”庙会成为融汇民俗文化艺术的大舞台。

  据了解,在“妈祖”民俗的活动现场,还设有“妈祖”文化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供游客参观,让参观的游人详尽地了解“妈祖”文化起源和发展。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林良爽认为,地方神杨府爷信仰在浙南颇为盛行,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其他地方神所不能比拟的,因为杨府爷是温州自己的神。杨府爷出生地在瑞安,去挖掘、研究瑞安杨府爷信仰活动,对研究浙南地区的杨府爷信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周巨展的新书《杨府侯王与碧山》(暂名)正在紧张的编撰中。他认为,杨府爷信仰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在浙南各地的信仰活动各有发展。沿海一带,这几乎成了一种精神寄托。现在,相关的文人笔记、地方史志、庙宇碑记的记载,还需经过一番梳理和比较,但已经可以看出杨府爷相关的文化与文化活动日渐丰富。

  谈到杨府爷信俗文化的发展问题,周巨展说:“瑞安是个文化大市,民间信俗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发展的相关问题,我们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希望得到支持与正确的引导。”

  (记者林 晓)

瑞安社区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    浙ICP备05045649号